马可福音综览


张西平牧师    编著

作者:马可

地点:罗马

日期:主后65对象:罗马人

目的:记基督一生的服事,以及祂的死,以证明耶稣基督乃是旧约预言所指「神的仆人」,神的弥赛亚。

主旨:神的仆人


钥节1045节「因为人子来、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、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、作多人的赎价。」

 

简介

马可福音是从另一角度看耶稣为旧约预言之弥赛亚。在旧约的预言中,弥赛亚身兼数种身分,其中之一是「神的仆人」(参赛421454495652135311)

「神的仆人」乃是一种特殊与高贵的称呼,用在对神特别敬虔或有特殊功劳的人身上。「神的仆人」本来是以色列的身份(参赛4184219431044121),只因他们被召后,全告失败,故神再兴起另外一名仆人──祂的弥赛亚,代替「前仆」的工作,成就神的旨意。

马可福音是四福音书中最短、最简单的一卷,书中简洁有力地叙述基督的生平。马可很少给予评论,他让故事本身传达这位神的仆人,不停地传道、医治、教导,殷勤地服事人;祂有神的灵同在,代替了世人的罪,担当刑罚,  最后为罪人而死。

这位「人子来,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」,以「舍命作多人的赎价」,完成祂作为仆人所能达到的终极牺牲(1045)。正如腓二7-8所言:「取了奴仆的形像,成为人的样式;既有人的样子,就自己卑微,存心顺服,以至于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」。

一个拥有天上地下一切权柄的人,如何运用祂的主权呢?就是成为众人的仆人。耶稣是我们的全能君王,但祂却与地上的君王迥然不同。地上的君王,往往生活奓华,极其挥霍;又广施号令,唯我独尊。只要稍有一个动作,臣属就得疲于奔命。

地上王者统管万民,却不俯就任何人。耶稣则不同,祂统管万民,更服事万民。祂是万有的主宰,却成为最谦卑的表率;祂将王袍弃置,系上仆役之服,以尝人间疾苦。祂屡以明训引导长陷黑暗无助之人,对病痛哀伤者,祂行医治;对绝望灰心者,祂好言鼓励;被鬼魔挟制的,祂大能释放;在罪中迷失的,祂赦免宽恕。

祂这样的服事热忱,完全是出自一颗充满爱的心。这爱强烈到一个地步,至终导致祂走上一条为仆者最高的奉献之路──为祂所服事的对象,捐弃了自己的性命。 

本书的特点如下:

本书特征 

(1)本书大体上是按照所发生时间的次序所写的。

(2)虽然本书是四福音书中最短的一卷,但它所记的历史事实,比其他三卷福音书更详尽。

(3)书中略过主耶稣的出生和早年事迹,只记述祂公开服事的片段。尤其强调后期的服事,几乎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叙述祂最后一周受难的经过。

(4)本书中的主耶稣显然以仆人的姿态出现,因仆人无所谓身世,所以不记载耶稣的家谱;且少有长篇教训和比喻,因仆人宜少说话,多作事。并着重祂所行的神迹与人面对面的接触,多过祂的讲道与论述。(基督行过的 35 个神迹,马可就记载 18 个,比例为其他福音书之冠)。

(5)马可福音以极快的速度,捕捉了耶稣仆人的精随;祂来,为了要作工、服事和拯救。针对好于行动的罗马民族,马可笔下的耶稣充满了行动,多强调用「手」的工作。马可最爱用的词汇便是「立刻」,在书中共享了 41 次。中文圣经有时也译作:「就」、「随即」、「立刻」、「实时」、「速忙」、「便」等字。「立刻」这字光是第一章,就出现了 11 次,而余下的十五章,每章平均出现 2-3 次。

(6)因为马可福音主要是为罗马的信徒写的,所以在本书中比较少引用旧约的经节。马可在书中还翻译了某些亚兰用语(17,5:41,7:34,15:22)。此外,还使用一些拉丁文,取代原有的希腊用词(4:21,6:27,12:14,42,15:15〜16,39)。本书也少提到犹太背景的事,如果不能避免,总是加以解释 (例如︰「半尼其,就是『雷子』的意思」(三 17);「大利大,古米,翻出来就是『闺女』, 我吩咐你起来」(五 41);「各耳板就是『供献』的意思」(七 11);「除酵节的第一天,就是宰逾越节羊羔的那一天」(十四 12))。

(7)本书所记载的事实,描写主的一言一行,犹如目睹,非常生动、细腻。往往主的一个小动作或是小姿势,一个不易注意的地位或是时间,他都记得详详细细。例如︰「次日早晨,天未亮的时候……」(一 35);「一帮一帮的……一排一排的坐下,有一百一排的,有五十一排的」(六 39-40);「众人一见耶稣…… 就『跑』上去问他的安」(九 15);「于是领过一个小孩子来,叫他站在门徒中间,又抱起他来……」(九 36);「耶稣对银库坐着……」(十二 41)。)

对耶稣的内心世界,也有一番近距离的探索和描绘。马可深入描述耶稣的情绪,无人得出其右:耶稣灵里叹息(7:348:12),耶稣对人的同情(6:34),耶稣诧异人的不信(6:6),耶稣发义怒(3:5, 8:3310:14)。当耶稣看见少年的官, 只有马可指出耶稣就「爱他」 (10:21)。耶稣也会感到饥肠辘辘(11:12),也会疲倦,很想休息(6:31)

历史背景

从年轻时,马可(又名约翰马可)就加入基督跟随者的行列。当耶稣被捕时, 亲眼见到主和门徒被捕,而「赤身逃走」的「年轻人」,很可能就是他(参可 14:51〜52)。他的母亲也信主,后来把自己在耶路撒冷的家开放,作为初代教会的聚会场所(见徒 12:12)。

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时,随行的巴拿巴便带着马可同去。但后来可能是沿路遇到险阻时,马可为之却步,中途就在别加开溜了。之后,保罗不肯再给马可第二次机会,但巴拿巴(马可的表兄,西 4:10)愿意,两人争执到最后,只好分道扬镳:保罗带西拉往一边走,巴拿巴带马可往另一边去 (见徒 15:36〜41)。

经过好几年,都不再有马可的消息。令人意外的,他后来竟在逼迫基督徒最厉害的罗马城,与当时被囚的保罗并肩事奉。保罗在他的信中提到,马可是他少数几位忠诚、带来安慰的好同工(见西 4:10〜11;门 24)。临近死门前,保罗还吩咐提摩太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,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与我有益」(提后4:11)。

马可后来又陪伴彼得多时,在罗马与彼得同工,协助彼得。彼得在书信中称马可为「儿子」,视他为属灵的儿子 (彼前五 13)。

据古代教父记载,彼得深知殉道的日子不远,有需要把他一生的见证记录下来,故约在主后 64~67 年。由彼得口授,马可笔录,把第二本福音书撰写下来, 成为马可福音。在该书卷中,几乎处处可以看见彼得的影子。

早期教父帕皮亚(Papia,60〜130AD)曾说,马可准确地记下彼得缅怀主的言行。教父犹斯丁(Justin Martyr,100〜165AD),也称马可福音为彼得的回忆录。后来教父爱任纽(Irenaeus,200AD)与奥利根(Origen,185〜254AD)均引证马可把彼得所讲的记录下来,故马可福音也称为彼得福音 。

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马可从一个背弃者变成良友,从一个属灵国度的出局者蜕变为忠仆呢?当然,巴拿巴鼓励安慰之手肯定不可少,但主耶稣宽恕的手扶持, 才是重要的主因。马可个人一定经历到主基督使人复苏回头的爱,就像他的导师彼得,在耶稣被捕的那夜,否认主之后,曾经历过的爱一样。据教会传说(耶柔米语),马可后来成为亚历山大城的首任主教。

马可的信息

研读马可福音的人常会觉察本书与使徒行传十 34~43 记载之彼得向外邦人讲道内容很相似,本书似乎是一个增订本,与彼得讲道的大纲相呼应。彼得从施洗约翰的事奉开始,进而提及耶稣受洗时受圣灵膏抹,然后描述耶稣在加利利的事奉,其后到犹大、耶路撒冷,并以祂的死和复活作结束。马可在编着福音书时也仿照这格式。显然他想把耶稣的故事作为一个好消息来传扬。

基本上,他在本福音书中强调耶稣是耶和华的仆人十 45,「因为人子来、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、乃是要服事人、并且要舍命、作多人的赎价。」这经文的上半节可概括本书的上半部,至八 30 为止,重点是基督的事奉。下半节则概括本书的下半部,聚焦在基督的受苦。

马可的信息,一般来说,是向外邦人而发,却特别以罗马人为对象。当耶稣洁净圣殿时,祂特别指出这是「为万国祷告的殿」(十一 17)。在耶稣讲论预言时,曾预告这福音将会「传给万民」(十三 10)。马可比其他福音书作者更少引用旧约,他常解释亚兰字、犹太的律法、习俗、地理,并且有无数次的拉丁化的记载。很多早期的教会领袖,如爱任纽、亚历山大的革利免、耶柔米等,均认为马可的对象是罗马人。


神的仆人  

马可福音独有的数据不多,绝大部分在马太福音与路加福音中都有  提及。当我们将马可福音与马太、路加幅音逐字比对后,会发现91%的马可福音内容都出现在马太福音中,而53%的内容,则出现在路加幅音中。 

但是马可福音仍有其独特强调的重点,这是「仆人的传记」,而且节奏快速。

我们把神仆的事迹按五段落来简单讲解:

一、    神仆的背景(1:1〜13)

马可下笔时便开宗明义记述神仆耶稣的工作,却对祂的家谱身世、诞生事迹等只字不提。他只花 13 节的篇幅,便把神仆工作前的三点准备时期略述过去(马太用 77 节,路加则用了 183 节):

1.       神仆的先锋(1:1〜8)──指出神仆之伟大。

2.       神仆的受洗  (1:9〜11)──指出神仆之蒙悦,及祂真正身份  乃是神的 爱子。

3.       神仆的受试(1:12〜13)指出神仆完全顺服主人的旨意。

 

二、    神仆的工作(1:14〜8:38) 

作者简单述说神仆准备时期后,便马上开始记述祂的工作。他跳过了神仆早期在犹大宣道之事迹,直接记载祂在加利利宣道时期的工作。(1:14〜2:22 为神仆早期,在加利利的事工,约 4 个月。)

 

在记述神仆的工作时,作者以神仆福音的大本营──迦百农为起点,分二大循环。

1.       耶稣的第一巡回布道(1:14〜45)──在加利利早期(4   个月)

这段专记耶稣以迦百农为基地,到各处宣讲「神的福音」(1:14〜15)。作者以先锋的被囚为耶稣开始广大布道的记号。他选记三方面的事迹:(1) 呼召门徒(1:16〜20),(2)  治病赶鬼(1:21〜28)以及(3)  在加利利全地传道(1:35〜45)来显明神仆弥赛亚之权柄:

(1) 呼召门徒(1:16〜20)

耶稣初期的门徒,均是加利利(迦百农)的二对兄弟:西门与安得烈, 雅各与约翰;他们四人是主耶稣的初期门徒,他们的被呼召,是神仆权柄的彰显。

(2) 治病赶鬼(1:21〜28)

马可特意选择一日内发生的数件要事,藉此显出主耶稣神仆之权能。 早晨:在会堂里赶鬼(1:21〜28)──污鬼也能认出主耶稣之权柄(24、27 节),称祂为「神的圣者」。这名词是神的专有名称(参赛 40:25、43:14〜15 等)。此事迹使神仆之名传遍了整个加利利(28 节)。

中午:在彼得岳母家治病(1:29〜31)──指出神仆殷勤及爱怜的工作。傍晚:为合城的人治病赶鬼(1:32〜34)──指出神仆之弥赛亚权柄。

(3)     在加利利全地传道(1:35〜45)

 (a)   马可续写神仆殷勤工作的表现,在翌日天未亮时,已借着祷告(神仆的习惯)预备当日的事奉。神仆到世之目的(1:35〜39)乃是传主人之道(38 节)。在 1:39 简短一节内,作者概论神仆的巡回布道工作。

(b)   医治长大痲疯的(1:40〜45)──指出神仆对人的爱心、怜悯及权能深得人心(「从各处都就了他来」45 节)。

2.       耶稣的第二巡回布道(2:1〜22)──在加利利中期(10   个月)

耶稣从迦百农走遍加利利全地后,祂再在迦百农布道工作,却受到人的弃绝。作者选记三件事指出神仆被以色列弃绝。

(1)  医治瘫子(2:1〜12) 

医治瘫子并对他宣布你的罪赦了。因这事而使神仆受国家领袖之议论(6〜7 节),这是马可首记神仆受以色列之拒弃。

(2)     在利未家受款待(2:13〜17)

呼召利未及在利未家受款待时,与国家领袖产生冲突,而被论断他与罪人为友。

(3)     答法利赛人之问题(2:18〜22)

3.   神仆的被弃(2:23〜8:38)──在加利利后期(6 个月)

马可引述了以色列国家领袖拒绝耶稣为弥赛亚的初步事件,在安息日与法利赛人冲突的事件为进入被弃的高潮时期。

(1) 被弃的初期(2:23〜4:34)

在此段以著名的安息日事件为始,至天国比喻为结束,写出构成国家决定性(非最后性)、拒弃神仆为弥赛亚之因果。可分二段。但因此段事迹过长,简表略述如下:

事件

经文

要义

1.  安息日事件

2:23〜28

与国家领袖冲突,不要安息日的主。

2.  治好一个枯干一只

手的人

3.神仆之权柄

3:1〜6

 

3:7〜19

再次与国家领袖冲突,决定性拒绝在谋略中(6 节)。

耶稣和门徒退到海边去,有许多人从加利

 

 

利跟随祂。还有许多人听见祂所作的大事,

 

 

就从各处来到祂那里。祂治好了许多人,

a.治病赶鬼

3:7〜12

所以凡有灾病的,都挤进来要摸祂。

 

 

弥赛亚时代之神迹。

b.差派使徒

3:13〜19

神仆之权能。

 

 

祂就设立十二个人,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、

 

 

也要差他们去传道,并给他们权柄赶鬼。

 

 

给他们同样之信息及权能。

4.靠鬼王赶鬼事件

3:20〜30

此为文士弃绝神仆为弥赛亚之最高潮事

 

 

件,祂宣布此罪为不得赦免之亵渎圣灵之

 

5.受家人反对事件

 

3:31〜35

罪(3:28)

指出连神仆的家人,除母亲外,也弃绝祂

(35 节暗指他们的反对)。

 

6.神仆的比喻 4:1〜34

a. 撒种的比喻    4:1〜20  天国比喻 在耶稣生平中为一转折点,新的国度要出现,此乃属灵之国度 。

b. 灯与量之比喻 4:21〜25 作者撒种的比喻解释人对神国的态度而已。

c.  收割之比喻    4:26〜29 神的道不入人心的原因。以日常生活常见之原指出天国的福言要传扬。

d. 芥菜种之比喻 4:30〜34 神国的生长是自然的,会有应验的时日。神国的范围由小而大。 

2.  被弃的后期(4:35〜8:38) 

神仆虽然遭到国家领袖决定性的弃绝,祂仍然勤劳地工作。分二段:1. 续行神迹,被拒与受(4:35〜8:10);2.神仆教导门徒(8:11〜38) 

1.被拒与受之事件

4:35〜8:10

 

a.施展大能

4:35〜6:6

自然界方面。

(1)平静风浪

 

 

(2)赶逐附鬼

4:35〜41

格拉森被鬼附之人。

 

 

灵界方面:被拒(17 节)

(3)医治疾病

5:1〜20

12 年患血漏之妇人及睚鲁之女儿复活

(a)在迦百农

5:21〜6:6

在异乡施爱,在本乡被拒。

(b)在拿撒勒

5:21〜43

赐弥赛亚神迹之权柄。

b.差派门徒

 

约翰之死使耶稣避歇。

c.施展大能

6:1〜6

怜悯之事迹。

(1)喂饱五千人

 

 

(a)前因

6:7〜13

 

(b)后果

6:14〜56

 


(2)在水上行

6:14〜44

神仆是神(52 节)。

(3)大医治病

6:14〜21

弥赛亚神迹。

d.爱与恨

6:30〜44

 

(1)与国家首领冲突

6:45〜52

在本国被拒

(2)与外邦人接触

6:53〜56

在外邦被受。弥赛亚之神迹

e.施展大能

7:1〜30

信心的赏赐

(1)解耳聋舌结者

7:1〜23

有人带着一个耳聋舌结的人,来见耶稣,

 

 

(2)喂饱四千人

 

7:24〜30

求祂按手在他身上。耶稣领他离开众人, 到一边去,就用指头探他的耳朵,吐唾

 

 

沫抹他的舌头。

 

7:31〜8:10

满足人生之需要

 

7:31〜37

 

 

8:1〜10

 

 

2.教导门徒 8:11〜38 为下大段(9〜10 章)铺路。

a.防国家领袖之酵  8:11〜21 勿忘弥赛亚神迹。

b.弃绝拒弃之地   8:22〜26 故事的中心在领他到村外(22 节)与不要进去(26 节)。

c.勇敢承认基督  8:27〜38 整个故事以38  节为主,勇敢承认基 督,承认基督必先认识基督(29 节)。 

信心在马可福音里,确实是一项独特的主题。从正面看,耶稣多次称赞及鼓励人对祂的信心(5:36,11:22);从反面看,耶稣亦多次责备世人对祂的不信(4:40,6:6,9:19)。耶稣认为,信心可以「释放」神的能力(5:34,10:52),「信心」使人的罪得以赦免(2:5)。而 9 章 23 节可以说是全书有关「信心」的最佳诠释:「在信的人,凡事都能」及 5 章 36 节「不要怕,只要信。」

在「血漏妇人」及「睚鲁之女」两段故事内,作者极为强调信心是二人蒙医治之钥。血漏妇人存信心摸耶稣衣裳而蒙医治(5:27~28、34);睚鲁本身的信心使他的女儿得蒙医治(5:23、30、40、42)。   在 8:27 以前,耶稣主要藉祂所做的显露自己的身份(8:1〜26);到 8:27〜30 耶稣询问门徒祂是谁,彼得蒙启示而承认祂乃是基督,是受膏者弥赛亚。

 因此,耶稣开始明白地教训门徒,祂要受苦、被弃绝、被杀;三天后复活(8:31)。马可从这里开始记述主牺牲的故事。

三、    神仆的训练(9〜10 章)

1.         在该撒利亚的腓利比

神仆深知被拒的结果是十字架(8:31),也知道自己要等第二次来临,才能建立国度(8:38)。在此中间,祂必先给门徒充足的训练,以便他们能独立传道,直等他回来。故从此祂教训他们说,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,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,并且被杀,过三天复活。(8:31)祂专一地训练门徒,好叫他们继承传福音宏志。作者选择以十大点报导神仆如何训练他的仆人。

(1)     变化形象(9113) 神国的荣美,见到神国的降临,加强门徒信心。

(2)     医治鬼附(91429) 哑巴鬼附的孩子, 弥赛亚的神迹与祷告的功效。在这故事内,耶稣责备一个不信的世代(9:19         上)。耶稣说:「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?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!」(9:19 下)这是四福音书中,最能流露耶稣对世人的关怀之情,这忍耐正反映神在旧约时代,对以色列人的相同感情(赛 46:4)。

(3)     再次预言受害(93032) 这是第二次预言,提到祂将要被交在人手里, 但祂被杀以后,过三天要复活。

(4)争论大小(93337) 在迦百农以小孩教导谦卑的功课。

(5)奉主名赶鬼事件(93850) 真正属弥赛亚(基督)的人不要骄傲。法利赛人绊倒人信基督,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,扔在海里。

(6)辩论休妻(10112) 神国内的制度, 不可随便休妻。

(7)论入天国(10:13〜31)

(a)  祝福小孩(10:13〜16)要进神的国,就要像小孩子;乃指积极性方面。

(b)  教少年官(10:17〜31)接上文主题,指消极性方面。

(8)预言受害(103234在上耶路撒冷路上的之预言,是书中第三次。

(9)天国的大小(10354) 接上文所引起之讨论──神国内伟大的定义:服事(仆人的态度)

(10)在耶利哥医治瞎子(104652) 证明弥赛亚之权能。

四、神仆的受苦(11〜15 章)

神仆训练门徒就绪后,便进入耶路撒冷,以弥赛亚的身份献大卫的国度给以色列国。这是最后一次官式的献国给他们,却再次遭受弃绝,至终祂要为主人尽忠。自入京后,每天都充满爆炸性的事件,最后以十字架为结束,此为著名的「受难周」:

马可福音一项明显独特的重点,乃马可极为强调耶稣的代死,这是 耶稣降生的目的,祂说:「我来本不是召义人,乃是召罪人。」(2:17)正如全书的钥节所云:「因为人子来,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,并且要舍命,做多人的赎价。」(10:45)

按篇幅言,马可福音的五分之二是叙述「受难周」的事件(11~16 章)。除了受难周事件之外,在书内亦有甚多地方强调耶稣受害、代死的主题,如马可记载耶稣预告祂的代死(8:31,9:31,10:33~34、45),与耶稣之舍命乃为作多人的赎价。

 1.         神仆受苦的进程(11:1〜14) 星期日:

神仆骑驴进京(11:1〜11),最后献国事迹。

星期一:

(1)     咒诅无花果树(11:1214),暗喻以色列国有叶无果。

 据12至14节(太21:18~22)所记,耶稣咒诅无花果树事件,与洁净圣殿发生于同日,且在洁净圣殿之前,无花果树却再过了一日才枯萎。

据11章13节所记,当时既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,何以要咒诅它? 那不是收果子的时候,但耶稣竟然咒诅该树,使它不能结果,那树立刻枯干。因无花果树在每年三至四月之中是先结果后长叶的,这嫩果名taqsh,它的出现约在六周后(六月),是丰收期的前奏,但今叶已盛茂,却连嫩果也无,树则无用了。

该结初熟果却未结果之树,令耶稣极度失望,于是如旧约先知般向它发出咒诅性的审判(何 2:12,9:10、16;弥 7:l~6), 于是树立刻枯干(太 2l:19 下)。

(2) 洁净圣殿(11:15〜19),彰显弥赛亚权能(参玛 3:1)

星期二

(3)  论信心祷告之力量(11:20〜26), 祷告可移山倒海。

耶稣以枯萎的树,喻没有信心就没有果子,没有果子就只有审判。

祂可能以无花果树象征以色列国,而这个国家只有叶子没有果实,其用途可想而知。这咒诅的事件,发生在洁净圣殿之前后, 可见马可是在强调耶稣拥有审判之权。

门徒向耶稣询问其因,耶稣遂向门徒讲述信心的力量,若他们有接受耶稣是弥赛亚的信心,必能行弥赛亚的神迹,像耶稣刚行过的一般,且真信能移去一切的障碍(「移山投海」是犹太人俚语, 指「解决极大困难」)。真信是祷告不可缺少的要素。

(4) 与国家首领辩论(11:27〜33)

a.    与祭司文士争论(11:27〜12:12)

(a)论他们否认弥赛亚的权柄(11:27〜33)

(b)再用比喻回答凶恶园户的比喻,指出他们弃绝神的仆人(12:1〜12)。

b.      与法利赛人、希律争辩,纳税给该撒之事(12:13〜17)。

c.       与撒都该人争辩,论复活问题(12:18〜27)。

d.      与文士争论,论律法问题(12:28〜34)。

这位耶稣在马可的描绘下,是位满有慈爱怜悯、人见人爱的主,而主的教训也人人喜欢(12:37)。

(5) 教训门徒(12:35〜44)

 a.    要防备文士,防备文士之假冒为善,斥责文士法利赛人之祸灾(12:35〜40;参太 23 章)。

b.    穷寡妇;与上文之关系,与上文成为一个对比(12:41〜44)。

(6)    宣告橄榄山预言;万世之轨道(13:1〜37)

a.    主再来前之预兆。 

b.    主再来之情形,灾难后再临。

c.    因主再来劝勉,儆醒等候。 

(7)     国家领袖计害神仆,弃绝之毒计(14:1〜2)。

(8)    伯大尼家接待神仆,接待之温暖(14:39)

(9)        门徒犹大计卖神仆,被卖之可耻(14:1011)星期四:

(10)      最后晚餐,设立主餐(14:1226)

(11)        山园祈祷;顺服主旨(14:2742)。

(12)        被人出卖;包括作者(v.51)也离弃祂(14:4352)

(13)    全晚受审,无罪可控(参    14:53721544)。星期五:

(14)         最后定罪;宁要罪人巴拉巴,不要义人(15:115)。

(15)        被钉十架;主人离弃(15:1641)。

(16)         放在坟里,安息主怀(15:4247 )星期六:

在坟中,安息主怀(15:47 下)。星期日:

复活日,叫信徒称义(16:9;罗4:25)。

神仆受难周的事

 

神仆的受苦

经 文

要   义

礼拜日:

 

 

神仆骑驴进京

11:l~11

最后献弥赛亚国给以色列事迹

礼拜一:

 

 

1.咒诅无花果树

11:12~14

暗喻以色列国有叶无果

2.洁净圣殿

11:15~19

彰显弥赛亚权能(玛 3:1)

 

礼拜二:

 

 

1.   论信心祷告之力量

2.   与国家首领辩论

a.     与祭司文士争论

1)论权柄

1l:20~26

11:27~12:34

11:27~12:12

1l:27~33

祷告可移山倒海

 

 

 

论他们否认弥赛亚的权柄

2)再用比喻回答

b. 与法利赛人、希律党人争辩

c.与撒都该人争辩

12:1~12

12:13~17

12:18~27

喻他们拒绝神的仆人

 

 

论复活问题

d.与文士争论

12:28~34

论律法问题


3.教训门徒 12:35~44

a.要防备文士  12:35~40  防备文士之假冒为善

b.称赞穷寡妇  12:41~44  与上文成为一个对比

4.宣告「橄榄山预言」  13:l~37

a.主再来前之预兆 13:1~23  万世之情形

b.主再临时之情形 13:24~27 灾难后再临

c.因主再来劝勉    13:28~37 儆醒等候

5.国家领袖计害神仆 14:l~2 弃绝之毒计

6.伯大尼家接待神仆 14:3~9 接待之温暖

7.门徒犹大计卖神仆 14:10~ll  出卖之可耻


礼拜三            没有记载,主耶稣可能在伯大尼。

  

礼拜四

 

1. 最后晚餐

14:12—26

设立「主餐」

2. 山园祈祷

14:27—42

顺服「主」旨

3. 被人出卖

14:43—52

包括作者(14:51)也离弃祂

4. 全晚受审

14:53—72

无罪可控(参 15:10)

礼拜五

 

 

1. 最后定罪

14:1—15

宁要罪人,不要义人

2. 被钉十架

15:16—41

主人离弃(15:34)

3. 放在坟里

15:42—47 上

安息「主」怀

  

礼拜六:

 

在坟中

15:47 中

安息「主」怀

礼拜日:

 

 

复活显现

16:9

复活叫信徒称义(罗 4:25)

 

五、    神仆的复活(16 章)


神仆(腓 1:5)甘心顺服,以至于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(腓 2:8),完成主人心意。主人定要把祂鞭伤,使祂成为人的赎罪祭(赛 53:10),使人得医治(赛 53:5),使人因认识神之义仆得称为义(赛 53:11)。

祂无愧是神的仆人,因祂的顺服,神将祂升为至高(复活),又赐给祂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,叫一切在天上的、地上的,和地底下的,因耶稣的名,无不屈膝,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,使荣耀归与父上帝 (腓 2:9〜11)。

1. 神仆的复活(16:1〜14)

(1) 复活的消息(1618

先得到复活消息的,是三位爱祂的妇女,然而他们因过度惧怕,竟没有把复活消息传开。

(2) 复活的显现(16:9〜14)

a.  向抹大拉的马利亚(16:9〜11)──三位妇女先听到复活的消息, 而抹大拉的马利亚却得先睹复活主的风采。

b.  向回乡的门徒(16:12〜14)──整段故事可参路 24:13〜43。

2.    神仆的托付(16:15〜20)

耶稣复活后在不同场合中显现(16:9~14);但耶稣的复活实在令人惊讶,所有门徒对此事皆采「不信」的态度(不信在此段已经出现 4 次)。事实上,耶稣早已多次预告此事,至「事成」后,门徒没有信心领受,所以耶稣的责备非常凌厉(16:14)。

复活的神仆给祂的仆人最后的托付,此为教会的大使命。此大使命在复活后的不同时间与场合中,在四福音及使徒行传中以不同的方式出现(太    28:19〜20;可 16:14〜18;路 24:44〜49;约 20:21〜23;徒 1:8)。

然而引起莫大困惑的乃是17~18节,此处论及「信的人」有神迹奇事随着他们,譬如赶鬼、说新方言、毒物及酒都不能使之受害、接受治病等。

至于「信的人」是谁?解经家有两种主张:

(1)   有说他们是指 15~18 节的十一个门徒,而非 15 节下半段的「万民」;因为 15~18 节是向「他们」说的。

(2)   有说他们是 15 节下半段的「万民」,这些都是 16 节「信而受洗的人」。

17 节「信的人」有大量神迹奇事跟随他们,这些神迹在耶稣及使徒时代,在信的人身上皆有甚多例子。如耶稣的门徒得到医病赶鬼、行各样奇事的大能,使徒时代的信徒也能行(徒 3:2~8)。

神迹」是一种记号,又是一种证件,是神的仆人在某时代、地点所需要的福音辅证(林后 12:12),使祂的工作易被人接纳。

为了使门徒深信主的复活,祂亲自多次向他们显现,让他们知道他们所信的主,满有复活的大能。人间最大的仇敌──死亡也被祂制服, 所以跟从祂到底的人,永不失败。

主耶稣复活后四十天之中,圣经记载共显现十次:

a.向抹大拉的马利亚( 约 20: 11~ 18;可 16: 9~ 11)。

b.向雅各的母亲马利亚、撒罗米等的妇女(太 28:9~10)

c.向彼得(路 24:34;林前 15:5)。

d.以马忤斯二门徒( 路 24: 13~ 35;可 16: 12~ 13)。

e.向十个使徒(约 20:19~25;路 24:36~43)。

f.向多马等十一个使徒(约 20:27)。

g.向加利利海边七个门徒(约 21:1~23)。

h.向十一个使徒及五百个门徒作大使命之宣告(太 28:17;林前15:6)。

i.向主的弟弟雅各(林前 15:7)。

j.在橄榄山上向众使徒(路 24:44~49;可 16:14~20;林前 15: 7;徒 1:9)。

马可福音是仆人的传记,本书所描述的主耶稣这位神的仆人,乃是 极其勤劳、祷告的仆人,忙碌的,无论在陆地、海洋或旷野,也都忙 个不休,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。天晚日落了,还是忙着医治病人(一 32), 直到深夜;次日天未亮就起来(一 35)。就这样很少有歇息的时间,甚至连吃饭的工夫也没有(三 20;六 31),以致亲属都说祂是癫狂了(三21)。

当人弃绝祂时,祂没有灰心丧志;为了忠心至死,毅然背起十架, 不求自己的益处,只求主人的欢心(约 5:30)。这位有权威的仆人, 爱人的仆人,是一位积极尽职的仆人,祂贯彻事工,不管受轻视与遭 误会, 都付出甚高代价的仆人。

我们有没有祂仆人的心态及方式来待人、为人?花时间接触有需要的人,帮助人,原谅人,正如基督藉传福音和满足人的需要来服事他们一样,祂是仆人的典范,我们称为神的仆人。


Last modified: Wednesday, November 15, 2017, 10:00 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