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课 民国前后的中国教会


经文:彼前3:14-15 卫道与殉道,是宣教士一生要打的“美好的仗”。


第一单元

一、庚子教案及其影响

1、义和团

义和团原为民间组织,以“扶清灭洋”为口号,后来受到清朝政府支持,烧教堂,杀

基督徒,围攻外国使馆。

义和团运动后果:

(一)引发八国联军入侵,对后来清朝的崩溃造成巨大影响。

(二)造成损失最大的教案。更正教188 名传教士被杀,共有5 千多教友殉道。尤其是直隶、山西一带损失最大;

(三)南方政府有自保条约,运动波及不大。

2、庚子教案对教会的影响

殉道者的血,成为教会的种子:

(一)在火的试验中,信仰的真假得到考验;

(二)宣教士开始觉悟,不再依靠条约的保护,在争讼中主持正义;

(三)宣教士开始培养本地人才,支持中国发展。如提倡归还庚子赔款建立清华大学;

(四)中国教会开始自立、自传、自养,本色化教会开始成立。

3、评价

中国教会产生了巨大改变,后来教案逐渐减少,教会开始走向复兴。灾难当中有神的

祝福,必先拆毁才得以重建。


二、民国初年到对日抗战

1、民国初年基督徒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

(一)孙中山(1866-1925),广东人。1883 年,在香港受洗,教名为孙日新。1896 年,在

伦敦蒙难时经历神的力量。革命时期受到信仰影响巨大,虽然晚年偏向博爱精神,并

且离婚另娶,但直到1925 年去世,他做到了爱国基督徒的典范。

孙中山的一生,证明了做一个爱国中国人和做一个基督徒并不冲突。

(二)当时的革命志士及很多社会名流都是基督徒,如陆皓东,郑士良,陈少白,宋耀

如等。

2、非基同盟

(一)背景

a、1919 年爆发五四运动,知识分子大觉醒,但主要受到的是19 世纪西方反基督教的

各种主义的影响,例如:陈独秀的唯物主义;胡适之的实验主义;钱玄同的疑古主义

等;

b、1922 年3 月北京大学发起非基同盟(非基督教学生同盟),认为基督教是帝国主义

文化侵略,后引发国内大学的反对基督教运动;

c、评价:从思想上反对基督教,比义和团的影响更大。

23

(二)基督教会的反应

a、对教外思想界的冲击,除了一位张亦镜外,基督教会正式响应的人很少,主要进

行的是内部的反省。

b、评价:当基督教信仰受到教外攻击时,教会应当护教响应。正如初期教父,在信

仰受到希腊文化冲击时捍卫了基督信仰,从而建立了西方信仰的基础。

(三)中立派

从第三者的角度判断,主张信仰自由,以梁启超等为代表。当基督教沉默的时候,

反而是教外人士在为教会辩解。

(四)非基运动对教会界的影响

提倡教会本色化运动,主张自治、自养、自传,去除西方色彩。例如用中国音乐谱

写圣歌:

代表人物:刘廷芳

代表作品:《普天颂赞》等。


讨论:

在过去推行本色化运动时,有人主张将教堂建成传统中国宫殿样式,有人主张传道人应穿

长袍马褂。你赞成这种做法吗?为什么?(参:约4:23-24)



第二单元


一、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知识界对基督教的四种看法

1、否定论

全然否定宗教(主要指基督教),提倡科学和理性。

2、取代论

蔡元培:以美育代宗教。

胡适之:立德、立功、立言三不朽。

3、选取论

以陈独秀为代表,在基督教中选取对中国有益的部分接受,如宽恕,博爱,服务精神。放弃基督教中超自然的事物。

4、二元论

宗教和科学是两种不同领域,两者各有价值,当并行不悖。

以梁漱溟、屠孝实、刘明伯为代表。

5、评价

到如今传福音时,一般会遇到这四种看法。其中持二元论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为多。

(一)教会没有积极主导这场知识觉醒,最终失去了文化阵地;五四运动之后,基督教的影响更小了;

(二)新文化对基督教的攻击是不同以往。动机明确,言之以理,从根本上来反对基督教。这对教会如何响应知识分子的疑难提供教训。

二、对知识分子传福音的建议

1、基督信仰的客观性

旧约预言的实现与圣经的权威,在客观上显明基督教的真实性;

2、生命改变的主观性

没有人能用科学来否定个人生命的改变,可用个人经历见证福音;

3、依靠神的恩典

问题是无穷无尽的,唯有通过神赐予我们智慧才能合宜回答。

讨论:

基督徒在宣教工作上,面对上述四种看法,应如何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?请说明基督信仰的真实性:

(一)基督教的客观性(旧约预言的实现,圣经的权威);

(二)个人生命改变的事实(参:约9:25);

(三)其它(例:科学的发现、人体的奇妙显明创造之工,人对永恒和爱的需求,罪性的彰显……)。

Last modified: Wednesday, April 4, 2018, 10:59 AM